最近A股市场热闹非凡,三大指数齐创新高,各路专家纷纷唱多。但作为一个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。每次市场转暖,散户们总是兴冲冲地进场,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。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:牛市里,散户亏钱的速度往往比熊市还快。这到底是为什么?
一、增量市场的美丽陷阱
最近中信证券的分析师说A股正在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市场,听起来是个好消息。公募、量化、保险资金都在流入,市场一片欣欣向荣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股民,我深知这种时候更要保持清醒。
记得2015年那波牛市吗?当时也是各路资金蜂拥而入,结果呢?最后买单的还是我们这些散户。现在的情况虽然不同,但本质没变:机构永远比散户更早掌握信息,更有定价权。
二、牛市里的两大遗憾
说到牛市,我发现散户们普遍会遇到两个遗憾:
遗憾一:遇到调整没勇气参与。市场一跌就害怕,总觉得还会跌更多,结果错失良机。
遗憾二:遇到做头后悔太冲动。市场涨到高位时又忍不住追高,最后被套在山顶。
这两个遗憾我都经历过,而且不止一次。后来我发现,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总是被情绪左右,而忽略了最关键的量化数据。
三、中报预增股的玄机
就拿最近的中报来说,中报期间,业绩好的自然是靓女先嫁,但即便如此,股票与股票之间照样有天地之别。
上面两个股票,盛屯矿业和齐峰新材都是第一批披露预增的股票,但走势却天差地别。有人说是概念不同,有人说是行业差异,但在我看来,这些都是表象。
真相是:机构投资者在利用散户对概念的执念来操纵股价。他们早就知道哪些股票会预增,提前布局;等消息公布后,散户蜂拥而入时,他们正好出货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四、数据不会说谎
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:资金流向可以造假,K线图可以画出来,但交易行为留下的数据痕迹是无法完全掩盖的。上面两个股票,用系统观察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就能看到橙色的机构库存持续不断,它反映了,当时机构是否在积极参与这个股票。
可以看到,盛屯矿业的机构资金一直很活跃,而齐峰新材则几乎没有机构参与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预增概念,一个能持续上涨,一个却高开低走的真正原因。
现在市场不是没机会,但散户操作中重点的地方一定不能随便就出错。以下四点仍需注意。
不要迷信消息:任何消息公布时都已经滞后了,机构早就提前布局。
重视量化数据:学会用数据说话,而不是凭感觉操作。
保持独立思考: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,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。
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:市场上有很多量化工具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。
回到开篇说的增量市场。确实,现在资金在流入,市场在转暖。但越是这种时候,我们越要保持清醒。记住:在股市里,真正赚钱的不是知道消息的人,而是能解读数据的人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嘉旺网-网上股票配资网站-证券配资风险-炒股配资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